2011年4月10日 星期日

M型社會下狀況感想

觀察社會貧富差距愈來會愈大,要觀察有錢人的思維,利用什麼創造財富。
如下面所提到的辦法:

節稅:有錢人專利   分佈族群:高階經理人、創業老闆、大股束
利用方式:投資股票、投資房地產、以錢滾錢方式創造更多財富。

有錢人收入在於『股利所得』、『薪支收入』

窮人放入在於『薪支收入』



這兩個觀察,有錢人利用知識去利用投資理財創造更大財富,投資法則長期持有或短期的操作獲利,這跟自己專有知識加上成功投資創造可觀投資財富。

窮人也想如法炮製,但是忽略有錢人的本身就有充足時間去研究且有耐心去等待時機點的來到。並沒有去探討背後有錢的邏輯與策略。

自己要了解有錢人和窮人每一次的投資都是拉大兩者之間金錢差距。
如何讓自己縮短和有錢人的差距,就是『努力工作、提高收入所得』『獲利穩定投資,賺取低風險高報酬利潤』,加上時間效應讓自己追上有錢人的腳步。

研究每一項投資,在於專注投資背後風險和得到的利潤是否自己可以承受的起。


扯! 年賺2千萬還退稅

富愈富貧愈貧 差距更大


1.
節稅有方?財政部財稅中心統計顯示,去年有九個年所得超過五百萬元的納稅人一毛稅也不用繳,其中一人年所得超過兩千萬元,不但免繳稅,甚至還可能退稅
財稅中心資料顯示,去年有二百廿二萬多戶申報所得淨額為零(不用繳稅),占總申報戶的四成,其中一半以上民眾,全年所得不到四十萬元。
令人側目的是,還有九個人全年所得超過五百萬元,屬於「富豪級」免稅大戶,其中一人年所得甚至高達兩千萬元以上。
國稅局官員表示,這些「富豪級」的免稅大戶清一色以「列舉扣除額」方式報稅,因為如果採用「標準扣除額」不可能讓所得「歸零」,應該是利用捐贈政府、列報醫療支出等這類沒有扣抵上限的扣除額,達到節稅的目的。
資料也顯示,四名全年所得超過七百萬元的「免稅大戶」,主要的所得來源依序是股利、薪資和營利所得。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許祺昌會計師說,從所得來源推測,這些大戶應該是企業的高階經理人、大股東或是自行開業的老闆;而從此也可見出,繳稅是國民的義務,「節稅」則是有錢人的權利。
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近日公布,去年五月報繳的九十八年度綜所稅統計專冊,全台納稅戶有五百卅四萬多個,繳稅總額二千二百七十六億餘元,平均稅率百分之十三點六三。
也就是說,民眾每賺一百元,扣掉免稅額、扣除額後,還要繳近十四元所得稅
台灣貧富差距持續惡化!財政部財稅中心統計資料顯示,二○○九年所得最高的族群,平均年所得近二百八十一萬元,最底層的窮人,全年所得只有九萬九千元,兩者相差廿八倍,創歷史新高。
但實際的貧富差距狀況可能更嚴重。稅務官員說,真正的低收入戶窮到連繳稅都不需要;許多有錢人以投資股票、買賣土地房產錢滾錢,身價很驚人、繳的稅卻很少。
官員說,財稅中心的報稅資料根本秀不出這些「殘酷的真相」,「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情況難以想像。
財稅中心公布九十八年度綜所稅統計專冊,受到金融海嘯衝擊,和前一年度相比,最貧窮和富有的百分之十申報戶所得統統縮水,但所得低的受創較重,平均所得從十二點二萬減為九點九萬元、少了近兩成,高所得者從三百廿三萬減為二百八十一萬元、減幅百分之十三,所得差距也從廿六倍拉大為廿八倍。
分析國內高低所得者的收入來源,財稅中心資料顯示,中低所得者主要所得來源是「薪資所得」,以稅率百分之六的民眾為例,每戶平均薪資所得只有五十四萬元。
至於年所得淨額一千萬元以上、稅率百分之四十的民眾,收入最大宗是「股利所得」,每戶平均有一千八百卅六萬元,顯示這些有錢人靠股票錢滾錢的實力雄厚,而且賣股賺錢還不用繳稅。
有錢人的第二個收入來源是「薪資所得」,每戶平均薪資六百六十四萬元,光是薪水的零頭都比低所得者一整年賺得多。
以縣市別來看,平均每戶所得最高的是台北市,達一百一十三萬元,其次是新竹市的一百零四萬元、連江縣的九十一萬元。
平均每戶所得最低的則是嘉義縣,平均只有六十二萬八千元;彰化縣是六十三萬五千元,倒數第三則是雲林縣六十四萬二千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